幼儿游戏化教育

★案例评价-平衡器

作者:呜帕教研组来源:幼儿园区域游戏教研中心


平衡器

尹丽

平衡”往往令孩子们理解为“一样多”,因此孩子在摆弄平衡器的过程中只是单一考虑量的守衡,从未突破这一概念。

小小和雨雨二人相对而坐,各自摆弄着自已面前的平衡器材料,并自言自语地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偶然也注视对方一下,却没有交流互动。

于是,我请他们坐到一边,取出了三个砝码问:“将这三个砝码分别挂在两边,使平衡器平衡,怎么分?”“一边挂两个,一边挂一个。”小小迅速不假思索回答,雨雨却茫然。

我追问:“一边一个,一边两个,它能保持平衡吗?”

“不能!”雨雨肯定地说。“为什么?”“因为一边多,一边少。”

“能的!”小小也肯定地说,“为什么?”“因为我试过的,可以平衡的。”

雨雨还是一脸疑惑,看看小小和我,又看看平衡器,不敢相信。

我建议:“雨雨,你挂上两个,让小小在另一边挂一个,看看能不能平衡。”

于是,雨雨在平衡器右侧的2、3号挂钩上分别挂了两枚砝码,小小经过两次尝试,成功地用一枚砝码使平衡器保持了平衡。

雨雨见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小小得意地说:“你看呀,不是保持平衡了吗!”

我又建议:“雨雨,你挂一个,让小小试试看能不能平衡。”

雨雨在3号挂钩上挂了一枚,小小很快将两枚砝码分别挂在了1、2号挂钩上,成功了。

雨雨恍然:“咦,老师,原来多和少也可以保持平衡的。”

我再次建议:“你们可以轮流给对方出题呀。”

于是,小小和雨雨继续用这三枚砝码操作,一连三、四次,小小都成功了,他说:“好了,好了,该轮到我给你出题目了。”在征得雨雨同意之后,小小取了一枚法码挂在了左侧5号钩上,雨雨取了一枚挂在右侧7号钩上,平衡器向右侧倾斜,雨源拿着另一枚砝码再往右侧挂,平衡器往右侧倾斜得更厉害了。小小打断他说:“你那边太重了,不能再放了,挂到我这边来吧。”于是,经过一番尝试,雨雨将砝码挂在了左侧的2号钩上,终于成功地使平衡器保持了平衡。

雨雨高兴地举起了双手,大声地说:“老师,现在我明白了,要使平衡器平衡,不是看砝码,是看·····.”孩子语塞,我笑着补充:“放的地方是吗?”       

中班幼儿一般缺乏有意的、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意识,我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体现了有效的促进意义。在前期的游戏中,能力较强的小小经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多与少一样能够保持平衡”,而雨雨却未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对两个发展不同的个体而言,他们都停留在各自熟悉的活动中,我的介人和引导使幼儿通过相互交流、质疑、试错探索新的游戏方法。“一边多一边少能保持平衡吗”的问题引起了个体间的矛盾,激起了他们共同探索发现的兴趣,并从中得到科学的、正确的结论。

建议“给小小出题目”使游戏更具挑战性,对于思维较快的小小而言是挑战,促使他积极地与同伴共同游戏;对雨雨而言则是获得一种新经验、新感受。如果此时教师没有介人,而是离开或等待,他们两人仍将维持在原有的思维状态,并无发展可言,正是由于我的提问和建议,使得两个个体之间分享了认知成果,体验到合作的价值。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