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化教育

★案例评价-玩扑克

作者:呜帕教研组来源:幼儿园区域游戏教研中心


玩扑克

                                               翟菁

在区角游戏中投放了扑克牌,原本想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打牌游戏,隐含有关对数的探以及数概念的认知。出乎意料,孩子们对扑克牌注了新的意义,竟然别具匠心地玩出了许多新的花样:“叠牌”、“理牌”和“打牌”。其中要数“理牌”意义更为丰富。下面截取了讲评中的精彩片断---理牌中同伴之间的对话。

教师:今天我们专门讲一讲“扑克牌”游戏,欢迎玩过这个游戏的小朋友一起参加。

(当孩子们置身于同一活动背景下,就拥有了共同的活动经历,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共同的兴趣与话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具有共同活动经验的幼儿进行组合,开展讲评交流,讨论将更加生动,既有共同感受,又能各抒已见,最后达到经验共享之目的)

在交流中,孩子们讲述了三种扑克牌的玩法,即:叠牌、打牌和理牌。

(参加讲评活动的孩子不一定三种游戏都玩过,但经过同伴交流,他们可能会对没有玩过的游戏产生兴趣)

在交流“理牌”方法时,讨论尤为热烈。

彬彬、清清:“我们俩是一起玩的,把相同的牌找出来放在一起就行了。

牛牛:“我不同意。一副牌有四种花色,我理牌时就是找每一种数字的四张不同花色

牛牛:“不会,我每次找一个数字时,都会先到整理好的牌中去找一找,看看这个牌有没有

豪豪:“牌很多,整理时会不会出现重复呢?”

光光:“这样不是很麻烦吗?我觉得你们可以按牌的数字顺序来整理,这样就不会重复了

卿卿:“把牛牛和光光的方法合起来,就能整理得又快又对。”

豪豪:“不知道行不行,等一会儿让我试试看吧。”

依依:“对!我和牛牛的方法是一样的”。

孩子们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了许多信息,又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

行判断,产生了新的想法,也激发起玩新的游戏的愿望。

每一种游戏方法,都是孩子们在个体活动中根据自身认识建构的。因此,他们的经验和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可能并不一定正确、合理、有效。在共同交流景中,他们得到共享、互补、促进的机会。一方面教师提倡同伴学习,鼓励孩子从同伴的讲述中吸取信息,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同伴间的质疑,会不断对孩子提出新的挑战,使生生互动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