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化教育

★案例评价-畅畅分餐具

作者:呜帕教研组来源:幼儿园区域游戏教研中心


畅畅分餐具

                                                 顾伟毅

分餐盘”是老师为小班孩子创设的“一一对应”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初步形成数概念。教师在其中投放了盘子、勺子等餐具,饮料、糖果等食品,还有一本班级孩子的相册,拟在通过请同伴“作客”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一对应”。

游戏刚开始,畅畅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分餐具”角,随意挑选了一张四人的合影照,接着又开始从箩筐中寻找餐具进行配对。畅畅一会儿拿出一个盘子,一会儿拿出一把勺子,又摇摇头,从一大堆餐具中开始寻找同类的盘子,接着又是水瓶、糖果·····忙乎了好一会儿。

此时桌面上有7个盘子、7把勺子、6瓶水,他似乎很满足,得意地自言自语道:“我完成了。”然后抬起头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我。我故意伸出手指夸张地数了数桌面上的餐具,嘟着嘴、摇摇头。畅畅有些不解,又数了数餐盘“1,2,3,4,5,6,7”,再看看照片,畅畅开始数照片上的4个人。一边用手指点,一边数着:“1,2,3,4, 5,6,太多了,太多了。”(显然幼儿手口点数不一致)

畅畅开始疑惑,继续翻照片。忽然畅畅的手停住了,他看到了玲玲、洲洲、悦悦3个好朋友并排站着的照片。于是他先拿了一瓶饮料看了看,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饮料瓶贴近照片上的玲玲。“嘻嘻!”显然对自己的发现有些高兴,忍俊不禁,动作也快了起来。他又继续拿出第2瓶水放在悦悦的头像上。“小洲洲没有吃了,”边说畅畅又拿起第3瓶水与洲洲的照片对应起来。这下他满意地自言自语:“大家都有了,这回你们高兴了吧!”他像办家家一样,按照三瓶饮料的位置,逐一地配上盘子、勺予、糖果。与刚才不同的是畅畅先拿出同类餐具的总数,再进行摆放:3个盘子一对好饮料,再拿三把勺子摆进3个盘子,最后拿3颗糖果分别放在盘子里,嘴里还不停的会叨:“你们快吃!我都准备好了。”...·此时教师在一边摸了摸畅畅的小脑袋说:“你真聪明,我们再来玩一次“请客”好吗?”畅畅连進点头。老师为孩子翻了一张4人的照片。“这么多呀!”他挠了挠脑袋,开始操作。

一开始,畅畅前次一样,一瓶水对准照片上同伴的头像,动作显得很熟练。但是放好两个瓶子后停住了。“呀!这可怎么办呀?”照片后排的洲洲使畅畅为难了,因为瓶子不能放到洲洲的面前了。畅畅急了,他不停地将手中的瓶子颠来倒去。忽然畅畅叫到:“有了。”只见他将手中的瓶子口朝下,对着**个瓶子的瓶口,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瓶子叠了起来。“一人一瓶,这下好了,你们快吃吧!”畅畅又想去拿第4个瓶子,手一松“哗·....”叠起来的瓶子倒下了。畅畅有些沮丧,旁边的熔熔看到了:“你这样不行,看我的。”熔熔数了数照片上的人数很快摆出前后两排共4个碗。畅畅不服气,对着熔熔说:“我不看你的,下次我一定行!”说完后,畅畅依依不舍地看了看桌上的材料,离开了.......

畅畅分餐盘的游戏过程极其有趣。孩子在整个活动中显现出独特的思维过程,也反映了小年龄孩子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孩子在探索进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历了随意摆弄→自我降低难度→实物与照片配对等自我探索过程。尤其是最后在解决两排对应问题时,将水瓶倒置,更凸现了小年龄孩子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使教师更进一步读懂了孩子。

“小洲洲没吃了”、“你们快吃呀”、“我都准备好了”,畅畅充满喜悦的游戏行为、充满情感的生动语言,犹如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之中,犹如在与同伴对话与嬉戏。这生动的一景使教师感悟到:快乐情绪是儿童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儿童的学习是充满情绪色彩的。当我们为儿童提供丰富和有情绪内涵的材料,将生活情景重现于儿童(特别是小年龄儿童)学习活动中,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会让孩子体验愉悦的情感,从而激起孩子的活动热情和活动信心,从心理上为孩子降低游戏难度,也使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孩子有意识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过程。因此,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些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性的、熟悉的、富有情感的材料将成为教师思考的热点。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