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伴随区域活动和自主游戏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日益推进与深化,作为幼儿自主探索与游戏活动的空间依托与物理支持,区域环境的创设已然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积累了多方面有益经验的同时,也客观存在诸多误区与问题。其中,区域环境创设的游戏性缺失就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反思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是推进我国幼儿园区域环境与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区域环境应具有游戏性特征所谓区域,亦称活动区,有时也称区角,它通过教师在其中布置一定的设备、玩具、道具、工具、操作材料等物质条件,可以支持和引导幼儿自主操作、交往、探索和表达,由此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这使得幼儿在区域中的学习与活动往往以自主游戏的形式展开,幼儿在其中应当能够时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这就要求区域环境应具有游戏性特征。 所谓区域环境的游戏性,就是区域环境及其活动材料有助于幼儿获得兴趣感、自主感、成功感等游戏体验的品质与程度。充满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及材料:首先,应当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开启幼儿进入情境和尝试参与的意识与行为,进而维系幼儿持续关注和身心投入的兴奋度。这是区域环境是否具有游戏性的基础。其次,富有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应当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感,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象、意愿与需求,以自己的意图和方式作用于环境,以自己的个性特点与他人交往互动,支持和鼓励幼儿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和对环境及材料的主动驾驭和掌控。这样的区域环境在结构布局上必然是开放的,在任务指向上必然是发散性的,在材料功能上必然是不固定的。再次,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应当能够赋予幼儿成功感,可以唤起幼儿对其行为结果或成效的满意和自信,从而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区域环境引发或设置的活动任务难度应既不超出幼儿能力范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能够允许幼儿以适宜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方式与环境互动,而无须顾忌或担忧有必须完成的外部预设任务。 作为区域环境的游戏性体现,兴趣感、自主感与成功感是统一于幼儿与区域环境互动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其中兴趣感在于幼儿活动意识与行为的开启与激活,成功感在于支持幼儿产生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自主感在于鼓励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作为活动主体的情意满足、自由表达和创意施展。在一定意义上,兴趣感和成功感都是建立在自主感的基础之上的。具有游戏性的区域环境最根本和核心的特征即在于能够给予区域活动的主人即幼儿以高度的自主感。 二、当前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一)趋同化乃至雷同虽然区域活动逐步受到重视,并表现出不同于集体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但因拘于传统课程建设的大一统意识和习惯,当前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仍然过于追求配置的标准化,表现出趋同化甚至雷同的倾向。如每个班级都有诸如“医院”“超市”“厨房”等角色表演的区域主题,以及相应大同小异的配套材料与环境布置。这种机械的统一意识和缺乏创造意识的相互简单模仿,导致幼儿园区域环境在整体上表现出单一性和建设的重复性,难以充分吸引和确保幼儿身心参与探索与表达的兴致以及持续投入的状态。 (二)恒常化乃至固化活动区的主题设置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参与游戏与学习的重复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顾忌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考量。如指向阅读经验的图书区、指向实物操作经验的建构区和美工区之类,需要保持设置的恒常性与稳定性。然而,如果过于强调区域主题的稳定性,乃至对本应撤换的材料懒于更新,长时间保持那些任务指向过于聚焦和窄化的区域主题,则非常容易导致区域环境的僵化和呆板。诸如“医院”“超市”“美容店”之类的表演类主题,“蛋糕作坊”“图案刺绣”之类的操作类主题,一经设置并长时间保留,便极易沦为限制孩子活动兴趣和自主创造的障碍或桎梏,引发幼儿的审美疲倦,难以充分调动并维系幼儿的探索乐趣,相关材料只是成为填充幼儿园区域的“装饰”而已,区域活动处于有名无实的被动状态。 (三)精致化但止于欣赏区域环境作为幼儿游戏与学习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兼具审美教育的功能。具有良好艺术审美品性的区域环境及其作品与材料,可以陶冶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和审美素养。多年来,伴随区域环境创设探索的深入与细化,部分幼儿园设置的区域环境过于“注重艺术表现形式”,追求精美、雅致,**审美的欣赏,其背后是教师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付出。然而,区域环境是以支持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与直接的行动参与为根本职责的,这决定了区域环境不应是供幼儿被动欣赏的对象。过于追求区域环境及其配置的欣赏性与艺术性,就是过于追求成人要求的完美,在不自觉中渗入以成人为主导的审美偏好,其结果只会弱化儿童的参与和操作,无益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性的主动发挥。同时,过于精致的区域布置及其成品提供,在操作功能上往往偏于固化和封闭,幼儿和教师都因为担心破坏而趋向谨慎小心,不敢大胆、开放地尝试和探索,从而极易“成为摆设和装设,仅供参观学习和领导检查”。 (四)高度预设而致封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注显性学习目标,追求任务的明确指向,一直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惯性思维与行为取向。实践中比较普遍的方式就是把集体教学的主题及目标辐射或渗透到区域环境及其活动中去,在其中设置若干个特定的封闭性问题,并规定问题解决的程序和方法。不能否认区域环境中封闭性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科性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有意义的,这在科学区表现得最为明显。然而,区域问题的封闭性设置对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以及“我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的游戏意愿和需要都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极易成为限制或约束儿童自主发挥和游戏冲动的情境机制。特别是被教师强行塞入区域环境中的特定学习任务及其材料,往往缺少童趣而偏于枯燥乏味,幼儿一旦完成操作任务,便失去了持久探索的兴趣,这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区域环境的游戏性回归(一)重视整体规划的个性化区域环境创设个性化:首先,表现在园所内部不同班级的室内区域环境,在整体上均有各自侧重的主题特色与风格,从而在不同班级的活动空间里,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学习中心或游戏场;其次,表现为不同的幼儿园在规划和设计区域环境时都会基于自己的园本课程资源及现实条件进行,并呈现出所在社区及自然环境的地方特色与风格差异。这可以增进幼儿园环境资源的丰富性,使得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成为一种生态化的课程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规模效应,同时为不同班级互动、幼儿混龄互动,乃至全园幼儿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实现课程建设的园本化与多样化。 (二)实现主题设计的机动性区域环境创设的机动性突出表现为区域主题设计是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的,而非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能够激发和鼓励幼儿寻求新思路和尝试新方法,也为教师发挥和施展自身的专业性提供了空间。不过,这种机动性趋势不同于那种把区域活动依附于集体教学,跟随集体教学的计划和进程而适时更换区域主题和学习材料的做法。紧跟集体教学计划及教学主题创设的区域环境从根本上而言是以成人预设的学习任务为指向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强调区域主题生成的机动性,并非是要求班级所有区域主题都要随时变化,这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如前所述,对于那些需要恒常设置的区域主题,因其指向儿童发展的基础性经验的获得,也因其主题的覆盖面相对宽泛,可以为幼儿的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的空间与机会,所以是不需要经常更换的,否则既不利于幼儿相关学习经验的巩固与深化,也势必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增强活动材料的操作性幼儿只有在与区域中的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建构起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与体验,因此材料的提供与投放是区域环境创建的关键环节。为加强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特征,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整体配备上,应突出材料操作功能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关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高结构材料形式规范,造型指向明确,虽然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意识到其所包含的活动任务和程序,但不利于幼儿自主探索更多的思路和玩法,会阻碍幼儿的想象与创造。低结构材料在造型及操作功能上不固定,可以一物多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在使用时可以千变万化,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兴趣与能力,让幼儿在多样化的选择和尝试中“对过程更感兴趣,而不是对结果感兴趣”,从而**限度地获得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性体验。 可以添置到区域环境的低结构材料,可以是来自自然界的,如石子、黏土、贝壳、树叶、松果、秸秆、藤条、竹竿等;也可以是一些未经造型设计甚至废弃的生活用品,如纸盒子、塑料瓶、皮筋、绳子、易拉罐、轮胎、塑料水管等;另外,有一些专门的建构性材料,如塑片、积木、磁性连接棒等,因其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想象和开放性造型活动,所以也是低结构化的材料。 目前,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提供,加大低结构材料在整体区域材料中的比例,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意愿和操作需求,正在成为我国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发展趋势。 (四)凸显情境问题的开放性区域环境中的封闭性问题难以使幼儿维持兴趣,常常是因为这种问题仅仅是作为一种需要动手操作的作业而设置的,如用数字卡练习“10”的组成与分解。教师可以把这种问题编制成为至少需要两个人一起参与并带有竞赛性的规则游戏,从而赋予其解决过程以游戏性体验。 如上述“10”的组成与分解就可以设置成“看谁出卡快”的游戏。不过,加强情境问题的开放性,最直接的策略当然还是增加和提高区域中开放性问题的数量和比例。 所谓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其任务导向是内隐、发散的,没有预设的明确任务和具体目标,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和发现,因此其解决方法也是不固定的。在区域环境中创设开放性问题,需要教师对设施和材料只做大致的规划和配备,幼儿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全取决于幼儿活动的进程和兴趣。不可否认,封闭性问题在促进儿童尤其是年长儿童的学业和思维成熟中有其价值,但对于年幼孩子来说难免“目的太偏远,只有教育者理解,儿童却不能理解”。多设置开放性问题,往往更适宜于幼儿的发展,是对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权利的保障。 在区域环境中设置开放性问题,主要有两种策略:一、对于需要较长时间保留的区域主题进行宽泛的功能规划,不求幼儿在其中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对于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沙水区、运动区、自然区等,在设施、材料的组合与搭配上不做高结构化的设计,使其可以涵盖更多的学习契机和操作任务。 二、在区域材料的提供上注重增加上述低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为幼儿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限度的可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作者丁海东。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呜帕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