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化教育

★案例评价-悦悦堵洞

作者:呜帕教研组来源:幼儿园区域游戏教研中心


悦悦堵洞

                                             李玮

教室外的墙边,整齐地排放着八个材料筐,教师在材料筐里放置了一些废旧的生活用品和自然材料,其中有长筒丝袜、短袜、鹅卵石、黄沙、纽扣、米粒、各种豆子、报纸团以及一些绳子。

材料投放近一个月,有半数幼儿参与过游戏,故部分袜子已被弄破。游戏方法均为在袜子中装各种材料,尝试踢毽子。

一天前,教师又在材料筐里投放了一些海绵。

今天,悦悦是第二次玩踢毽子的游戏,她拿起一只袜子,想装一些东西,发现袜子破了,又拿出第二只、第三只·······于是她发现所有的袜子都有大大小小的洞

悦悦:“老师,袜子怎么全是洞洞?”

老师:“是的,玩的时间长了,弄坏了。试试看,能不能用坏丝袜做毽子。”悦悦想了想,又看了看袜子,说:“好吧,我先来把这些洞洞堵上。”

悦悦取出一只黑色的长筒丝袜,发现袜底有一个手指大的洞洞,于是,她拿了一个报纸团塞进去,报纸团太大塞不进。她又将报纸团展开像绞毛巾一样绞成长条状由外向内塞进洞口,但是报纸条太也不行。

悦悦开始巡视材料筐,她发现了新增的材料---海绵,她拿起海绵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噢!这是像棉花一样的海绵。”她将海绵对折以后塞入袜子,边塞边说:堵呀堵,堵呀堵,堵住这个小洞洞!”海绵落洞口后一下子松开,正好堵住了那个洞洞,悦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于是她迅速舀入一勺黄沙,踢起了毽子,边踢边说:“我成功啦!”踢着踢着,她发现一些黄沙从袜子中漏了出来,她疑惑地看了不袜子,便将黄沙倒出,再装入黄豆;“黄豆是不会漏出来的。”她边说边又自信地踢起了毽子。

踢了一会儿,悦悦便发现黄豆又漏了出来,悦悦仔细一看,袜筒上又出现了个新的大洞洞。悦悦犹像了一下,用手去抠那个洞洞,将黄豆从洞洞倒出,用力捏住这个洞洞将它拉长,打了一个结。这下她高兴地说:“洞洞一定堵住了!”然后她再次装黄豆。

悦悦踢了几下,说:“太轻了”,她又加了一把黄豆。这时她发现袜子边上有几条白乎乎的东西,仔细一瞧:“噢!原来是抽丝。”悦悦对在一旁观察的我说:“老师,我妈妈说这种丝袜只要破了一个小洞就会抽丝的。”于是,她又倒出黄豆接着把材料筐翻了个遍,将所有的袜子挑出来,将其一一塞进一只袜子中越塞越快,嘴里不停地唱着:“塞!塞!塞!(随着不停地塞、丝被越抽越长,越抽越粗)所有的袜子被塞入后,悦悦高兴地发现洞洞还真的被堵住了。

这时,悦悦又准备盛黄沙,刚想盛时突然想道:“不行,黄沙会漏出来的。”是,她还是抓了一把黄豆放了进去,袜子往下一沉。(由于一只袜子中不仅塞入了全部的袜子,又装入了一把黄豆,更增加了重量)悦悦愣了一下,似乎发现太重了,于是又抓了一把米放入袜中(随着份量的不断加重,对原本已有洞洞的袜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抽丝的地方像燃烧的导火线迅速往上移,洞洞再次变大)米又一粒一粒开始从洞洞中撒出,最后悦悦终于无奈地摇摇头,笑着说:“这个洞洞实在太大了,我堵也堵不住。”

原本踢毽子的游戏,演变成堵洞。在堵洞的过程中,又引发了那么多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可见,这些具有低结构特性的原始材料,让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儿童在活动中不是学习规定的操作程序,而是干变万化地去摆弄材料,尝试创造程序和方法,相同的游戏材料又会萌发不同孩子的游戏兴趣和游戏行为。悦悦堵洞的过程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35分钟的堵洞过程,让我们目睹了悦悦想方设法,用各种材料来堵无法挽救的破袜子,用报纸堵洞-海绵堵洞-将洞打结-用所有袜子堵洞。从失败到成功,虽然洞洞最终没有堵住,但是,在一次次的堵洞过程中,在一次次的渗漏过程中,孩子对材料的认知不断发生冲突,而此冲突正是其智慧和创造力发展的源泉。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