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篇-幼儿园周围的桥(大班)来源:幼儿园区域游戏教研中心 幼儿园周围的桥(大班) 主题由来: 在“中国娃”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许多图片和照片,在这些资料中,有不少关于桥的图片和照片。有万安桥,自然岩石形成的仙人桥,摩天的慈海桥,吊桥,铁索桥,奉化桥,杭州的复兴大桥,廊桥等。千姿百态的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的老师。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和强化的功能。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幼儿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的特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其活动和学习的欲望和需要,使之能积极愉快地投入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就会不断地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主动性得到促进。于是关于“桥”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主题活动一 活动名称: 认识桥(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了解桥是多种多样的,知道桥的用途、桥和人类的关系。 知道桥是由科技人员、工人设计建造的,激发幼儿创造桥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桥的图片和录像带。 积木、剪刀、纸等工具。 课前让幼儿多注意各种桥。 活动过程: 认识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对桥的认识。 一、观察图片和观看录像,丰富幼儿有关桥的知识,开阔幼儿眼界 1.观察图片,开展讨论,了解桥的外型、材料及建造地点。 图片上有那些桥?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观看录像 电视里有什么样子的桥?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造在什么地方? 3.幼儿集体讨论图片、录像中的桥。让幼儿先自由议论,教师再参与幼儿一起议论,提醒幼儿语句完整、有条理,对幼儿观察不仔细的地方给予指导。 二、了解桥的用途 人为什么要造许许多多的桥呢? 它们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 三、设计和建造桥 1.激发幼儿的造桥欲望,今天请你们都来当建筑师,建造一座有用、漂亮、牢固的桥。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互相合作,共同建造教师适当帮助幼儿解决建造过程中的困难。 3.幼儿介绍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现在请小建筑师们介绍你造的是什么桥? 它是怎样的?造在什么地方?对人有什么用? 4.评价对幼儿的作品给予鼓励。 四、举办“未来桥展”,展出幼儿作品 主题活动二 活动名称: 参观通江桥、望仙桥 活动目标: 1.感受通江桥、望仙桥的古典美,产生对设计者的崇敬之情。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桥的理解与感受。 活动准备: 活动前已认识过桥的相关知识(**课时),做好外出参观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1.做好外出参观的准备工作,提出要求。如走路的安全,过马路的安全。 2.在通江桥(望仙桥)的旁边,组织幼儿欣赏。让孩子们感受桥是弯的,让他们说出桥的形状。 3.教师对幼儿的疑问--回答。活动中幼儿欣赏古典美的通江桥,现代的望仙桥,从中领略了两座桥的不同之处,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认识桥。 主题活动三 活动名称: 谁的桥最坚固(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桥的原理,认识到桥墩之间的距离大小、桥的弯度对桥的影响。 2.在试验中能够自己记录实验结果,并能总结规律。 3.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对探究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科学区:各种圆柱形木头、铁丝、小桶、纸片。结构区:各种大小不等的纸盒、玩具汽车、易拉罐;各种交通标志、纸卡、积木等。 活动过程: 1.科学区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实验 根据讨论,孩子们提出假设:有的认为桥身弯的承受力大,有的认为桥身直的承受力大,有的认为还是远的承受力大。孩子们记录了自己的假设,并准备在科学区进行验证。 2.幼儿寻找材料,自主进行实验并总结规律 通过实验孩子们总结出结论:拱形的比方形的承受力大。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桥墩的距离与压力的关系,我们有意地投放了圆柱形的积木和纸卡。孩子们发现桥墩的距离与压力的关系,桥墩距离近的桥面坚固,反之则不牢固,并且桥墩应放在桥面的连接处才结实。 主题活动四 活动名称: 小小桥梁设计师(建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桥梁展示图,纸,笔,各种积木。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2.边看桥梁展示图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福德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通江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福德桥和通江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它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石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3.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座桥?为什么? 4.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5.幼儿设计桥梁 6.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主题活动五 活动名称: 纸桥(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承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做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二、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桥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4.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纸桥也就越牢固。 5.扩展幼儿的经验 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变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 主题活动六 活动名称: 泥塑-有趣的桥(艺术)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团、捏、搓、粘等多种技巧的结合运用塑造出不同造型的桥。 2.鼓励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幼儿园周边建筑物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大团泥,牙签,小棒,底板等辅助物。 2.课前观察过认识过多种桥梁。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老师制作的一些范例请幼儿欣赏。 教师介绍材料:泥,牙签,小棒,底板等材料的运用方法。 教师讲解示范: 提出要求:桥面要宽一些,桥栏前后两边要一样高,尽量往中间靠。两边的桥墩要厚实一些。桥拱要平坦一些,不要太高,以保持桥的稳定性。 2.幼儿制作泥塑桥 (1)幼儿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注意桥的稳定性,并提醒幼儿学习使用辅助物使桥变得更美观,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底板上。 (2)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组将做好的桥固定在一块底板上,比一比谁的桥最牢固,最美观。 (3)讨论观赏:你们做的桥是什么桥?你们制作的桥共有几座?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 (4)拍照保留幼儿的制作成果,并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布置成展区---我们制作的桥。 主题游戏一 游戏名称: 运沙包过小桥 游戏目的: 1.提高幼儿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动作变化的兴趣与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动作。 游戏准备: 几块平衡板或平衡台、几个大沙包。 游戏过程: 1.让幼儿想运大沙包过小桥的方法。如,1个沙包怎样运,2个沙包怎样运?然后让幼儿按顺序轮流运沙包过小桥。 可参考的方式有: ①手平托沙包过小桥。(单手或双手) ②头顶沙包过小桥。 ③背着沙包过小桥。(走过或慢慢爬过) ④手举高过头,托沙包过小桥。 比赛看谁运沙包方式多、走得稳,能顺利地过小桥。 3.利用沙包开展一些运动量稍大的活动。例如: ①把大沙包垒成小山或摆成一定图形作为障碍物,让幼儿助跑后跨跳过去。 ②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围成一个圈,另一组站在圈内作被击打目标,圈上幼儿用沙包击打圈内幼儿。看谁灵敏,不被击中。 建议: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必要时给予帮助。 2.活动要注意安全,不准用沙包击打幼儿的胸部以上。 主题游戏二 游戏名称: 我们造大桥 游戏目的: 1.通过造大桥的游戏活动培养同伴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2.尝试倾听不断加快的口令,做出快速反应,尽量将动作做准确。 3.在队形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按口令与同伴合作走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准备: 音乐磁带《踏浪》。 2.幼儿人手两面红旗,20块形状不一的积木,直径为60厘的圈4个,平衡木3个。 游戏过程: 一、准备活动-韵律操:“踏浪”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队列变化练习。变化的顺序是:一个大圆走-六个小圆走-一个大圆走-六路纵队走。 2.教师带领幼儿表演“踏浪”,尽量要将动作做到位。 二、游戏活动--我们造大桥 1.教师强调侧身钻圈的动作要领,重点要求:每组幼儿最后必须完成造大桥的任务,大桥要牢固,不坍塌。 2.请一名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做示范动作。 3.幼儿分四组活动,每组幼儿抱一块积木在起跑线,听到信号后,头排的幼儿抱着积木钻过“山洞”(圈),走过“小桥”(平衡木)跑到场地的另一端,放下积木快跑回来,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第二个小朋友抱着积木出发,如此继续,当最后一个幼儿完成后,该组必须造好一座大桥。 4.游戏进行一次后,教师对幼儿游戏情况进行小结后并进行第二遍的游戏。 5.对造好的大桥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和评比,为造得较好的大桥插上红旗,以示庆祝。 三、游戏活动:机器人 1.教师扮演科学家,幼儿扮演机器人。 2.游戏开始,科学家发出口令“快跑”、“慢走”等口令,机器人根据口令作出不同的动作。 四、放松活动-机器人放松 机器人根据科学家的口令进行放松活动。 童言趣语: 桥像月亮。-柴天渝 我心中的桥是拱拱的。-季雨欣 我心中的桥是用钢筋铁索做的,像弯弯的船,像天上的彩虹。-汤颀 我认为桥是要用石头做的,很牢的,不会动的。-赵方亮 我看到过一座像香蕉样子的桥。--陈伊婷 我看到过一座斜斜的桥,像斜坡。-章庭链 我见过一座桥洞有两个半圆形,像双胞胎。-朱晨昊 活动反思: 开展“桥”主题活动的点滴思考 如果科学家是研究其周围世界规律的求知者的话,那么儿童则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种好奇付诸行动-摸摸、尝尝、看看、掂掂、倒进倒出等,通过各种探索增长知识。 本班幼儿已处于学前期,他们对身边常见事物有着好奇心与探究欲。我园附近有许多的桥,汽车每次开过高架,孩子们都很兴奋地说“上桥了、上桥了”,于是我问:这是什么桥?孩子们有的就说是高架桥。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很多别的桥,一路上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桥。桥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回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去找找看有些什么桥?作为大班的孩子,对桥是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因此我针对这些情况决定将孩子们对于桥的兴趣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幼儿喜欢对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仔细倾听,我们会不难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涉及科学领域。 应该说,这次活动进行得非常及时,在孩子们对桥产生很多疑问时,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我们带领孩子们在参观通江桥的活动中,看到了桥的古典美、现代美,领略了现代大桥的气势宏伟,孩子们对桥的神秘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兴趣也随之而来。而且在活动区里,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桥也有形象上的飞跃,讲述时知道用途如何,还注意了外形的美观。在“谁的桥最坚固”的活动中,我们教师帮助孩子们学习实验和记录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在实验中学习,从中验到成功的乐趣,又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材料的提供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另外,我们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也学会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确定目标,了解了能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方式方法。当孩子对教师确定的目标达不到时,教师能正确对待,并采取可行的方法完成目标。同时,尊重幼儿并不是单纯跟着幼儿的兴趣走,而是要考虑把我们的教育目标融入到幼儿的兴趣中,让幼儿愉快地学习。本次活动给我们**的启发是,找准幼儿的兴趣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点,使两者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也乐于摆弄科学区中的操作材料,对参与科学探究小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对问题进行预测与假设,通过实验去检验自己的想法并能较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我们在开展有关“桥”的主题活动时,发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有建桥的兴趣,但幼儿在建构时所选择的材料不够丰富,也有选择材料不够恰当的现象。于是我们开展的活动由认识桥和调查桥开始,到探索使桥面更加结实的方法,帮助幼儿在自主的、合作的操作活动中获取有益经验,并将经验运用到今后的游戏活动中。对于这个主题活动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作为孩子学习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主要采用情境法,给予孩子一个情境,然后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以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联想法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对桥梁的初步印象。在解决活动的重难点的时候我是先让孩子观察桥梁的各种形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桥梁的形状引申到桥的建筑材料和使用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孩子通过感知、回忆、联想等方法经过提炼形成新的经验,让幼儿在互动和开放的活动中发展观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们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亮亮一个人造出了一座“桥”,尽管看上去不太像桥,但却是他专心完成的一个作品。我对他说:“你真能干!”但同时又提醒他不愿与他人分享材料与工具,造的桥就看起来不够大气。 琢琢用一次性杯子解决了桥墩有高低的问题,而且因为他们这座“桥”的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他们**完成了一座平稳的“桥”。我说:“你真棒,真会动脑筋!”但同时又不忘鼓励那些正在用自已的方法努力使“桥”“站”起来的其他小组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离成功都很近。 在设计“桥”时,小连用了许多有趣的符号来表示“桥”的用途,如用波浪线来表示“水上的桥”,用一只闹钟来表示“速度很快”,很富有创造性。我夸奖他说:“你真会想办法!”虽然对于这些过于抽象的表达,其他孩子并不以为然,甚至不太理解,但对于孩子的这种奇思妙想我还是进行了表扬。 幼儿正是在活动中互相学习,比较各种桥的外形特征、制作材料和实验方法,提升对桥的系统认识,进一步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