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人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为努力而成功,另一种人因为懒散而失败。亲爱的家长们,你想要孩子成为那种人?毫无疑问,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二种人。那么,你想你的孩子成为**种因为努力而成功的人,你首先要逼自己一把,把自己逼成一个努力的人,然后再推孩子一把,让孩子跟随你的脚步不断前进。而不是放任孩子。 当今教育**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放纵孩子,他们把这种放纵成为“尊重”,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父母们越来越崇尚快乐教育。我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种家长:“我的孩子原来对画画弹琴都很感兴趣,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学了,怎么办?我又不想去逼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件可以令人开心快乐的事,让我们感到快乐的是在经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坚持后取得的成功感。不论是弹琴、画画或者说是学习其他任何一个技能,也不论你的兴趣有多少浓厚,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遇到倦怠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瓶颈,每一个遇到倦怠期的人都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坚持下去的成功了,但这是少部分,大部分人会在家长的默许下默默的放弃。所以,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总是少数几个人,因为坚持的过程非常痛苦。 所以,当我们总是在顺从孩子,貌似“尊重”了孩子的意愿,那么,我们的孩子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首先要“逼迫”自己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例:有一位父亲,当他的孩子对他说:“爸爸,我不想学跆拳道了,我想学跳街舞。”爸爸对他说:“可以,但是你必须在跆拳道学到黑带的时候。”当这个孩子努力得到跆拳道黑带的那天,他收到了一个礼物:一套学习街舞的服装和鞋子。爸爸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愿望,很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爸爸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1、什么是自主性? 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是一个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涉及的一个问题。“行为主体”包括:生物个体、群体、组织等;“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包括:自由表达意志,独立做出决定,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等。 2、自主性发展的有几个阶段? **阶段:婴儿不想做事情,然后故意去做它;他们没有“作为他们自己行为的创造者”的感觉,就是说,这时候的行为是无意识的本能的反应,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主动的。 但是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相应的肛门期的阶段,他们逐渐开始认识到,能够按照某些意图来开展行动——例如:有意识的吮吸奶嘴。伴随着这种认识,他们开始形成一种自主性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意识的萌发。然而,这种自主性收到了孩子们不想要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倾向的威胁,取而代之的是返回到舒适与安全中,这是**个阶段的典型特征。他们会在自主性和怀疑或害羞之间进行选择。如果要孩子们去解决这种冲突,并且发展出自主性的感觉,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尝试对环境进行探究,并为他们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过分的保护能够导致孩子在今后对付世界的过程中出现怀疑与不确定。孩子在这个阶段中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在坚定性与灵活性之间做出平衡。 案例:学习喝水、学习穿脱衣服、学习独立进餐、独立如厕。 这里进行孩子的独立学习的机会被家长自作聪明的剥夺,导致孩子能力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的孩子,关键是父母不自知。等到上了幼儿园甚至于到上小学的时候才开始着急,这时候,父母会因为自己的焦虑而责怪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于是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教。 3、自主性的培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自主性的培养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必然的关系,非常重视孩子自主性培养父母,总是能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哪怕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哪怕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家长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这些家长也总是会耐心等待,并且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真诚的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经常体验这种成功的孩子,往往不怕困难,他们有非常积极的自我评价,在他们的心里,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的,哪怕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件事。这种精神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伴随着他们。当然,在孩子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哪些事情是必须孩子独立完成的,比如:独立进餐、独立如厕、独立喝水等,在这些任务面前,家长是不能提供帮助的,也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表扬,以免给孩子造成错觉。家长自己要建立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决心,还要有毅力,就是说,我们要允许孩子几次甚至好多次来完成一项任务,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不断鼓励和帮助孩子,并且和他们一起体会成功的喜悦。 4、自主性的发展如何与社会、家庭关系建立的关系? 很显然,自主性发展好的孩子与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也是更加和谐的。首先家庭关系,由于家长总是非常愿意也非常耐心的给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建立起一种默契的、亲密的、平等的亲子关系,他们在家庭中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他们会因为自己为家人解决了一个“难题”而骄傲。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社会,那么这个时候父母的鼓励就更加重要了,应该说,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但是却干涉太多,让孩子失去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机会。如:遇到同伴间争吵的时候,家长往往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过早干预,这就是坚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缺乏了灵活性。 这时候的家长首先要选择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就是说孩子有没有主动与家长说这件事,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说,那么很大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觉得没有必要说,第二天到幼儿园他们还是好朋友。但这时候家长如果强行干预,一定要判断出个对错来的话,孩子就失去了对事件本身的判断机会和能力,他们会因为家长的引导重新判断,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客观的理由。在和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经常受到家长干扰的孩子因为失去了自己本来的判断,于是他们会走上极端:一种是成为校园恶霸类,还真有一种是被霸凌类。 所以,家长在这里要做好自己,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解决问题,也许在当下孩子是吃亏了,但是在这种吃亏的过程中长大才是更加值得的。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吃过几吃亏,小时候吃亏不叫吃亏,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自作聪明让孩子变成一个不会解决问题的人,那时候吃的就是大亏了。 5、家长如何进行自主性的重塑? 家长自主性的重塑主要表现在家庭关系中,我们面对自己最心爱的、最亲的人时,要更多的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他们,并且及时进行表扬。比如:用技巧鼓励爸爸多陪孩子玩、鼓励爸爸带着家人去旅游(踏青、游玩、放风筝)、鼓励爸爸主持家庭会议、鼓励爸爸制定家庭规则等等。我们要把自己在家庭的存在感降低,这样的我们对家庭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表面上看上去我们的存在感降低了,但由于我们让家庭的其他成员更加有了家庭存在感,他们内心的自我重要性会让他们升起一种保护意识,他们不由自主的回去保护自己的妈妈,从而让我们在家庭中各自的角色归位。 所以这一期亲子关系加减法: 减掉习惯性的怀疑,加入更多的信任 上一篇同伴间相互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秩序感的培养
|